close


在還沒翻開書之前,看著副標題寫著:為了茶道和美,連生命也可以拋棄的句子,心想著這不正好是一種對於生命的堅持嗎?我們往往都認為對於生命的堅持只是種理想,但我想利休大師他在他有生之年已經達到這個目標,當然茶道並非是一成不便的,它隨著時代、價值觀、人等等許多因素在改變,更因此利休大師不只是停留在同個地方,他清楚所謂的茶道,必然是持續會有很多很多不同方向跟啟發的,是種進步卻也是種毀滅。

現代人或許很難想像為了茶道還有美然後捨棄生命的價值在哪,但換個方想來看,我們為了自己所堅持的目標如果必須要捨棄生命時,你願不願意呢?生命的堅持並非在於生命的長或短,而是對於自己理念的一種付出,生命必然重要,可是如果要你捨棄你的原則或者目標而維持生命的長度,這樣生命的價值又在哪?

我想利休是個太過於堅持自己原則的人,這可能是好事,因為利休的堅持讓我們體悟到更多茶道的涵義,也讓在那時代的人去品嘗茶道的美麗;但是也可能是壞事,因為堅持給了豐臣秀吉賜死的機會,他堅持他對於茶道的方向,反而與豐臣秀吉有了差異,畢竟一位是在戰場上殺敵另位則是在茶道上修行的人阿,意見跟主公有差異這是在戰國時代很要命的,更何況當時的利休,名聲已經讓秀吉感到壓迫,這兩點也是造成最後悲劇收場的原因之一。

在一五八七年起他獨自舉辦北野大茶會等,成為天下第一的茶匠而一時間權勢大振;利休必然是茶道大師,可是所謂功高震主阿,有那位領導者會讓自己下方的人超越自己呢?這需要多偉大的肚量,戰國時代我想這很難存在的;更何況利休到晚年時,他的茶道就已經達到一種所謂返璞歸真的境界,這也是他茶室最後越變越小的原故,因為品茶只需要自己跟茶,其他都是多餘,當然又跟當時豐臣秀吉愛大場面、愛奢華的心態又有差異,也是要不得的。

利休死後,豐臣秀吉才領悟到,只有利休可以給他善言,或許是對手更或許是幫手,其實秀吉自己無法確定,但只因為一時的忌妒,他永遠的失去一個大師,不只是茶道的大師,更可能是秀吉許多方面的大師,可是失去了,從此後又有誰能如此的給他茶道還有美的感受,又有誰敢給他這些呢?

每個人都會有他大師的一面,高位者必然會忌妒或是擔心,可是這些不就是你願意讓他替你服務的原因嗎?不只是要慧眼識英雄更要擁有容納百川的度量,那麼你就可以擁抱這些大師,甚至從中去領悟到每位大師要給你的道理,可惜這種人太少,遺憾才會如此的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