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時電子報 】閻紀宇全球暖化加速進行,大地之母「蓋婭」高燒不退。就連原本最不願面對事實的政治人物與企業領袖,也不得不承認:一場大規模危機正在全球升火待發,痛下決心的變革已刻不容緩。

根據最新一期《時代》雜誌報導,強烈熱帶氣旋「拉瑞」橫掃澳洲東北岸,最大風速每小時兩百九十公里;印尼各地因乾旱引發森林大火,煙霾將天空燻成詭異的橙色;北冰洋、格陵蘭島與南極大陸的冰層,正以前所未見的速度融化消失;美國南部大城紐奧爾良去年被「卡崔娜」颶風帶來的洪水淹沒,至今尚未復原,而今年的颶風季又將來臨。在廿一世紀結束時,全球海平面將平均上升六公尺。

溫室氣體排放 干擾氣候

從熱浪、風暴、洪水、森林大火到冰河融解。突然間,全球暖化的效應正漫天蓋地來襲,其規模之大與腳步之快,令人類怵目驚心甚至猝不及防。過去質疑全球暖化理論的人士,如今若不是噤聲,就是見風轉舵,換上一副為環境盡心盡力的面孔。

氣象學家多年來大聲疾呼,人類長期肆無忌憚地排放溫室氣體,終將自食惡果。溫室效應原本是地球成為生物家園的先決條件之一,幫地球留住來自太陽的熱能。然而過猶不及,人類社會全面工業化之後,大自然的調節之道從此失衡,過量的溫室氣體有如為整個地球蓋上一床毛毯,天氣系統遭到嚴重干擾,人類正自食惡果。

美國《時代》雜誌引述環團「環境防衛」(Environmental Defense)首席科學家夏梅迪斯的話說:「事態發展速度,遠超出大家先前的預期。「伍茲霍爾海洋學研究中心」柯瑞博士也指出:「過去一年來的變化令人憂心,撼動整個科學界。」

如今會擔憂的人可不只限於科學家。多年來,質疑全球暖化理論的力量,遲滯了解決問題的步調,但現在強硬質疑派已退居邊緣地帶,聲音越來越微弱。根據《時代》雜誌、ABC電視網與史丹福大學合辦的一項民調,八五%受訪者同意全球暖化正在發生,八七%主張政府要採取措施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八五%認為應該設法減少汽油使用量。

政治人物與企業領袖終於感受這股熱度,在選票與利益壓力之下不得不低頭轉向。美國國會與各州議會正推動立法,管制溫室氣體排放;全球零售業鉅子「沃爾瑪」開始在分店裝設風力發電機組,並考慮從事太陽能發電;全球第二大銀行集團「匯豐銀行」宣布將大舉投資風力發電與其他環保計畫。

政、商界人士 推動環保

就連向來對環保議題避之唯恐不及,且視「京都議定書」如洪水猛獸的美國總統布希,也開始承認全球暖化是大勢所趨,並誇稱他的政府做了多少努力。只不過在科學界看來,布希政府的作為大多是研究計畫與不具強制性的排放管制,恐緩不濟急。

問題到底有多嚴重?回溯上一次冰河時期,大氣層中二氧化碳含量不過一八○ppm,後來逐漸上升至二八○ppm,讓地球走出冰封狀態,開啟人類文明發展契機。然而過去一百五十年迄今,人類又將這個數值急遽推升至三八一ppm。自有氣候記錄以來,歷史上最熱的廿個年頭,有十九年出現在一九八○年後,而二○○五年更是一個多世紀以來最熱的一年。

在地球的南北兩極,全球暖化正在皚皚冰層與冰河中咄咄逼進,大規模解凍一旦開始,一連串相關作用機轉也將啟動。格陵蘭島就是顯例:美國兩位地質學者日前發表研究,指出今日格陵蘭冰層的融解速度是十年前的兩倍有餘,光是去年就有二二○立方公里消失於海洋;相較之下,美國第二大城洛杉磯一整年的用水量也不過○.七五立方公里。

冰層融解速度 10年前兩倍

雖說海納百川,但這麼多淡水短時間內湧入海洋,仍極危險。首先是海平面上升威脅:格陵蘭冰層一旦完全融解,估計將使全球海平面上升七公尺;如果人類連南極洲冰層也保不住,那麼各位不妨想像一下海平面升高廿層樓(六十五公尺)的情景。

其次則是全球洋流運行系統也會步調大亂。以歐洲為例,當地溫和的氣候有一大部分要拜灣流(Gulf Stream)之賜,然而如果在大量淡水灌注之下,海水含鹽濃度降低,輕重比例改變,那麼這道洋流有可能會停滯下來,讓歐洲在全球暖化的年代反而日趨寒冷,雖然還不致於重回冰河時期,但仍是嚴峻挑戰。英國威爾斯大學地理學教授拉克曼說:「英國的緯度與阿拉斯加相當,我們之所以能在這裡生活,靠的就是灣流。」

另一方面,極地冰層融化還會造成一種「反饋迴路」(feedback loop)效應。冰層原本是最佳的陽光反射體,讓九○%陽光帶著能量折反太空,與吸收能量的海水截然相反,因此冰層融解將造成此消彼長的惡性循環,推進全球暖化加速進行。此外極地永凍層逐漸解凍後,半腐敗有機物將大舉釋出甲烷與二氧化碳,總量可能在兩千億到八千億噸之間,但人類一年製造的二氧化碳也才七十億噸。

全球暖化也將導致乾旱更為猖獗。像美國西部這類乾燥多山地區,夏季供水往往仰賴冬季的山區積雪,然而全球暖化使得春天提早來到,夏天格外炎熱,加速消耗寶貴的山區積雪。此外,聖嬰現象也會受到全球暖化的推波助瀾,減少非洲、東亞等乾燥地區的降雨。據學界統計,地球表面發生旱災的地區,卅年來擴張了一倍以上。

乾愈乾冷愈冷 生物瀕危

風不調雨不順的氣候變化,首當其衝的就是野生動植物。從美國內華達山脈的森林、遍布北美洲西部的熊果到加拿大西部的松樹,從哥斯大黎加的青蛙、阿拉斯加的鮭魚到北極圈的北極熊,都面臨迫在眉睫的威脅。以北極熊為例,牠雖然生性善泳,但海冰大量消失,已經害得越來越多北極熊在覓食或遷徙時溺死。人類當然不能置身於大自然之外,我們同樣會淪為「棲息地」江河日下的受害者。自一九七○年以來,海水溫度平均上升了○.五六度,我們的天氣系統也越發喜怒無常。

近年來環境災難此起彼落,終於讓疲於奔命的人類體認到問題的嚴重,並以具體行動試圖力挽狂瀾。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去年二月十六日正式生效的聯合國(新聞、網站)「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三屆締約國大會「京都議定書」(已有一百六十二個國家批准),而根據該議定書,主要工業國家應以一九九○年的排放量為基準,在二○○八年至二○一二年之間,讓六種溫室氣體排放量平均降低至少五%。然而高佔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四分之一的美國,迄仍仍不肯加入這個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機制。環保團體已經對布希政府徹底死心,只能寄望二○○八年的美國總統選舉能選出一位不是喝石油業奶水長大的領導人。所幸美國有許多州與主要城市不顧布希政府的冥頑不靈,正以取法京都議定書精神的法案或協議,為遏阻全球暖化盡心力。

「環境防衛」主席克洛普表示,不管人類如何努力,大氣層中二氧化碳濃度恐怕都會繼續攀升至四五○ppm,然而我們還是可以讓惡化到此打住,並且設法逐步改善。過去一個多世紀以來,人類一直恣意糟蹋地球,如今撥亂反正,時機雖已嫌晚,但不算太遲。

資料來源:熱浪、洪水、冰風暴… 全球暖化 大地反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李 的頭像
    小李

    心 情 暸 望 台

    小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