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多肉我買回家固定都會先脫盆,而換盆則不一定,脫盆對我而言主要是在第一檢查有無病蟲害,第二檢察根部有無損傷,有些多肉外觀看似漂亮,結果一脫盆,根根本沒長好不然就是長很短,這都是有風險,但是脫盆不是直接用拔的就行,基本上就是要對多肉如同自己的孩子就是,簡單來說就是用搖晃的或是慢慢擠壓塑膠盆等方式,用拔的不是斷根部然就是植物從中間折斷。


脫盆後就是開始檢查有無蟲害囉,這盆雖然用培養土,但水份不多,根部很健康,也沒有蚜蟲或是粉介蟲等等的蟲害問題,所以要開始整理根部,根部細長沒糾纏在一起,整理起來算滿輕鬆的一次,而這次成株部分居然有兩株,還有一株是小小孩,一般來說有些多肉一個花盆內都會放置兩到三株,畢竟這樣比較有份量,而且只有一株要種到如同三株的大小,那時間上必定要多上好幾倍。


脫盆後開始分株,順便清理根部,根部通常也會順便修剪(其實撥一撥該斷的都斷了),根部不是越長越好,相反的越長越容易糾結在一起,適當的長度才能讓根部重新發育,相對的因為介質的差異,根部也會有所不同,像我之前幾盆換盆後,根部的發育都變比較粗。


修剪完,根部剩下不多,土也清理乾淨,嚴格來說介質的清理主要可以分成用水洗還有一般去除,水洗之後通常要把水用乾才可以種植進去介質當中,而且很不建議馬上澆水,但優點則是根的介質去除的很乾淨,甚至可以避免掉一些蟲害問題,而一般像我這次用的就是直接把介質撥掉而已,根部比較髒,也比較會有病蟲害的可能,但好處是不需要等根晾乾與否就可以換新介質,算是比較懶的方式。

如果有病蟲害,那就一定要水洗甚至泡肥皂水之類的,更嚴重的就是農藥了,但這是確定有病蟲害才要動到的部分。


別懷疑,種植在杯子裡,多肉我都用沙子當介質,之前用溪砂現在用沙,疏水性在我家是很重要的一環,台南天氣悶熱,如果疏水性差又沒有孔洞,那多肉就很難存活,選了沒孔洞的就得嚴格控管水,寧可水不足也不可水太多,通常水的部分也得靠自己去研究,像我虹之玉錦約五天給水一次,而且水也不多,現在活得頭好壯壯。


這一顆顆的是發泡煉石,疏水性超好顆粒大透氣也讚,而且孔洞多,根部發育比較不會受影響,所以我都一直用它當底部,高度約兩公分,沒實際去量過。


這是沙子,比溪砂更細一點,但疏水性也很好,發泡煉石上就全部是這個,可能我自己愛澆水的關係,也可能我家真的比較悶熱,之前用過赤玉土也是悶爛不少棵,不然就是根部都爛的差不多,彈換成沙子類之後,發育就不一樣啦,主要還是真的得去研究自家環境才能選擇介質跟澆水時機。


最後完成品。其實在運送它回家的時候,葉子掉了六七片有,想看看連騎車這要搖晃都會掉的葉子,如果用力一拔,可能葉子都掉光勝下枝幹了;目前還有一大一小株先放著,反正脫盆完放個四五天都沒關係的。


最後來張大合照,虹之玉錦(左邊那位)跟虹之玉(右邊),明明差很大,有人卻說一模一樣,同樣的介質(虹之玉錦是溪砂,虹之玉是沙差異在大小)跟環境,希望虹之玉也可以平安長大,大概在一兩年就可以開始玩組盆這件事情了,現在都在當母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