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是從謝長廷的噗浪上抓來的題目,原題目是:藝術和商業是一個辯證關係。蔡明亮的電影在國際得獎受肯定,但不能反應在票房上,為什麼?如何讓「叫好」和「叫座」一致,政府應做什麼?人民可做什麼?座談就從這裡切入。。。。

電影是藝術的一部分,也是人們比較會去欣賞到的一環,可是藝術並非只要作者或團隊做出來就可以,還有推銷這塊是需要重視的,一部好電影是靠好宣傳來推銷,一幅畫也得有人推薦而一首歌的創作也是要有人去推薦才會被重視,可是在台灣發展藝術,有創作力的人很多,但推銷這塊卻做的很差。

誰可以幫藝術推銷,政府百姓都可以,但政府可以掌握大量的資源跟人力,而發展藝術對於台灣的藝術產業跟觀光都是有影響的,甚至間接的可以拉進觀光產業的人潮,舉例韓國來說,他們的韓劇不只是促進影劇產業的發展,而他們拍攝的地標也變成種觀光產業的收入,這不只是韓劇的收益更是韓國的收入。

但難道只是因為韓劇的吸引力嗎?景點不用規劃、不用重新整修嗎?這些都要的,然而這是誰要做的事情,是政府需要介入的,畢竟這些景點、路線單單由演藝圈來做是不可能的事情,韓劇只是個吸引點,如果政府沒規劃好這些景點,那還有誰願意去,還有誰要去觀光呢?

反過來說台灣的藝術,台灣擁有藝術天份的人很多很多,但政府不去重視栽培,只希望由這些藝術家來帶動台灣的產業,這不是本末倒置嗎?一個政府擁有多少資源跟人力,把這些資源人力用來發展藝術,那不只是讓台灣的藝術發揚光大而已,更是讓台灣的觀光甚至國際地位往更上層樓發展的好機會。

國外的藝術家,國家的政策就是讓他們有辦法繼續發展跟深造,無論是音樂系、體育系、美術系、設計系等等都有深造的學校跟管道,就算你沒辦法深造,同樣國家會給你就業的訓練或工作管道等,反過來看台灣,藝術家只有出名的才不會餓死,不然就是不得不向現實低頭,放棄這條路。

藝術是需要國家支持的,而國家也能靠藝術發展經濟,這是一體兩面,不是說國家就等著收漁翁之利,藝術家成功就去沾些光,失敗就任由他去失敗,這樣的心態會讓藝術在這國家發展不起來,而藝術卻是像台灣這種沒資源的海島型國家另種活路外交。

政府要靠藝術發展外交,但也要百分百的支援藝術發展,藝術的包含很大,不是電影或唱歌還是畫而已,每項的推崇是必要的,就跟台灣的體育相同,每項體育都有他的必要性跟多元性,而藝術也是,不同的藝術吸引不同的人,不同的人可能來自不同的國家,而不同國家來台灣觀光,就增加台灣的能見度,也增加台灣觀光的收入,更能讓各國認識台灣,這些都是好的。

至於人民能為藝術帶來的不只是收入,也是種宣傳跟推銷,人民接受、認同藝術的創作,必然就會員願意欣賞、去花費,首先藝術家有收入當然就會持續創作,在來就是免費的宣傳,人覺得這藝術讓他很有感覺,他免費就幫你宣傳給他的親朋好友知道,這種效應是很大的。

但一個藝術要如何讓人民去接受願意去欣賞跟花費,這不只是藝術品本身的問題,還有場地設計、宣傳手法、交通規劃等等許多方面要注意到的,藝術品本身就有吸引力,但那是對藝術原本就有興趣的人,可是不可能一個藝術作品搭配完全很爛的場地或者交通很難到達的地方,甚至如果沒宣傳,那有誰會知道有個藝術作品在展出更不用說願意去欣賞?

藝術品的價值不只是本身,但我們卻常只看到它本身的價值而已,而如果沒有從一個點去將藝術的效益發長成一個面甚至多層面,那其實很難把藝術給發展出去的,一幅畫它無論多有名,它是一幅畫,可是如果搭配展覽,配合更多藝術品來推廣,變成一個活動,藉由政府的支援讓它發展成一個節甚至一個藝術季,這樣的效益不只是收入的部分,更可以把國家推銷出國外,然這就是目前台灣最欠缺的一環。

人民只能用自己單獨或一小群的力量去推銷,但政府可以整合在利用甚至讓這些資源從一加一等於二變成一加一大於二,所以不只是一部電影需要國家的推銷,任何的藝術都是,除非國家不需要藝術,外國的番茄節、奔牛節或許沒有所謂的藝術成分,但卻能吸引不同國家的旅客跟記者去報導,這不只是這節日的收益更是國家的宣傳,而且這還能展現一個國家給人的印象,有好無壞,然而台灣卻同樣很難做到。台灣目前的情況就是靠著單獨一小群人或一個人在推銷台灣,電影也是、棒球也是甚至體育、小吃都是,台灣有很多資源可惜政府不會利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