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有人說心情不好要吃點甜的食物,今天剛好可以印證看看到底這個理論是不是真的,早上去幫老哥的機車驗完排氣(六、日有空不去,禮拜三我都要去澎湖了,才要我去用,點點點!),就順道去八十五度西買個甜點回家吃,不過我還是很難接受蛋糕類的食物,吃一點是還好,如果吃多了就完全的反胃,會好長一陣子對蛋糕有恐懼,但這次也是有史以來第一次自己去買了甜點回家自己嗑,口感是不錯,但總少了些什麼東西,應該是沒有小如一起嗑的緣故吧!

說實在的吃完甜點,心情是有比較平靜些(真是太神奇了),不過什麼是舒芙里呢,剛剛查了一下資料,只能說寫的太夢幻了吧,確定是人在吃的,只是它口感如同典故所說的靈巧跟獨特,靈巧這真的說的很貼切,吃下去不會有過重的口感,卻又能在舌齒之間留下香郁的味道,另外又加上奶油(蛋白嗎?)的搭配,甜而不膩,且奶油的量剛好襯托出草莓的味道,不只沒蓋住草莓味道,順著奶油,草莓的味道完全的被釋放出來。



舒芙里之所由來,真是眾說紛紜,有人打賭說它是十九世紀的美食產物,反對派則不甘示弱地說:「中世紀就已誕生出它的『原型』。」

暫且不管誰是誰非,可以肯定的是,在《美食家學會字典》( Dictionnaire de l』Academie des gastronomes)中,特地以「靈巧」與「獨特的味道」稱讚它的美味;末了還意猶未盡地添加一筆:「只可惜啊!這個口腹之慾的滿足卻稍縱即逝,最後總覺得空洞洞的。」。


至於為什麼人們會發明這道讓人吃完後,反而感覺好像什麼都沒吃的舒芙裡;這和當時貪婪無饜、欲求永不滿的社會風氣息息相關。

當時富裕的老百姓們花在吃上的時間比工作的時間多上好幾倍,往往三、四個人的餐會,十幾二十道菜,多得吃不完,吃到最後,賓客都僅意思意思地動動刀叉,淺嘗即止;宴會結束後,一整個下午,只聽見打飽嗝的聲音此起彼落,這個「下午打嗝」的社會現象維持了整整半個世紀,直到引起社會清流人士如此的蜚短流長方才告一段落:「連『虛無』也難逃物質化,並因過度膨脹而遭到倒塌的命運。」。


為了矯正敗壞的飲食風氣,廚師們特地運用無滋無味無重的蛋白,變化成這道虛無的美食;然而,廚師們又害怕過度膨脹的虛無物質主義,又將如預言一般,終將難逃坍塌的命運,所以千方百計地想讓舒芙里在送達客人食用之前,能保持優雅蓬鬆的原貌。

也正因為如此,幾世紀以來,舒芙里是一道讓老饕與廚師又恨又愛的美食。每當我一提到舒芙里,沒有廚師不聞之色變;當它高高的禮帽,在送達客人面前塌下來,就算廚師手藝再高超,也難起死回生,掩蓋失敗的事實。


食客一見到舒芙里上桌,更是迫不及待,但又同時小心翼翼的,以湯匙輕輕地舀著,一口接著一口,如等候聖誕禮物的孩子,顧不得仍滾燙的內餡(那來的滾燙的內餡阿,這邊敘述的很怪。),一心趕在它純純的香味散盡、高聳的禮帽塌下來之前,吃光它。

沒什麼原因就點了這個甜點,不過如果甜點用五顆星來評斷的話,應該有四顆星了,不會太甜而奶油的多少也剛好,所以也不會太腻,而且草莓醬裡是有大顆草莓果粒跟鳳梨果粒(怎會有鳳梨,我也不知道),還有下方的奶油、乳酪(應該沒猜錯),讓整個甜點吃起來酸酸甜甜,味道很清淡(所以才說很靈巧嘛!),吃了會感覺沒吃到什麼,可是味道就是在嘴巴內遲遲不肯散去。

但就是少了小如在旁邊,就沒有好吃的感覺了(被小如飛踢,去吃甜點沒找,還敢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